40年,一个家庭的变迁。
从1978年到2018年,40年时光无声,岁月有痕,改革开放的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这种变化,是对1978年的最好回答。
作为社会的最基础单元格,家庭变迁是时代变迁的缩影。在家中,一个不起眼的变化,就是社会沧桑巨变的浓缩。
照片是定格的记忆,时光会走远,但影像会长存。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,承载着岁月的记忆。
威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王晓光从1978年起,拍摄下了40年来自家的变化。这些新旧影像,也是回味改革开放40年的光影记忆,每一张都能让不同年龄段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时代记忆。
图1:1978年,新婚妻子坐在新房里,她身后的桌子上是一台“海燕”牌收音机,这是当年家中最贵重的电器。
图2:1982年,妻子教两岁的女儿看图识字,一旁是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,标牌都一直舍不得剪掉。
图3:1985年,5岁的女儿聆听外面的世界,她手中是一台小巧精致的收录机。
图4:1988年,父亲坐在桌前看画报,桌上摆放着一台时尚的双卡收录机,两侧还有自做的大音箱。
图5:1992年,家中有了摩托车,虽然跟自行车一样都是两个轮子,毕竟也是实现了非机动车到机动车的跨越。
图6:1996年,女儿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,崭新的组合柜里摆放着电话、29英寸彩电、松下牌收录机。
图7:2002年,搬家换了新房,客厅里有了立体声音响和34英寸的平面直角彩电,这是当时最时尚的家庭影院,妻子坐在家中就能唱卡拉OK。
图8:2008年,告别“两轮”时代,终于有了私家车,这是一辆12万元左右的国产轿车。
图9:2013年,又换了更大面积的房子,电视机的尺寸相应增大,这是一台55英寸的液晶电视机。
图10:2018年,有了第二辆车。这是一辆新能源越野车,它不再是私家车,而专为自己享用的“私用车”。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 陶相银 王震,图片均由王晓光提供